蒋仲良,男,汉族,1962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江苏省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与金兰村已经共同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光。2001年,金兰村是一个村民可支配收入不足五万元的贫困村,到了去年,村里的可支配收入已达1054万元,不仅实现了脱贫,更成为了宜兴人民口中的“明星村”。今年2月,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,蒋仲良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蒋仲良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多年来“为民甘当孺子牛”的艰苦奋斗。
凡事只有党员干部先做表率才能凝聚人心。蒋仲良初到金兰村的时候,村级经济薄弱,有许多遗留问题,党员队伍混乱,群众也人心涣散。他为村里干的第一件实事就是修一条像样的机耕路,方便农户种田。一开始是为了省钱,蒋仲良带着几名党员干部肩挑手提,每天奋战在修路一线,只要是能干的全都自己动手。村民们看到村干部每天一担担挑、一趟趟跑,机耕路一点点延长,纷纷对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。两年间,村里机耕路实现了全覆盖,群众也由衷地对村干部产生了信任,这种信任鼓舞着蒋仲良不断为民办实事的决心。他把这种身体力行争做表率的风格也带到了其他各项工作中去,每到农忙时节,都会带领村干部跟农户一起下地种田,为了方便赤脚下田,蒋仲良习惯只穿一双拖鞋,村民就给他取了一个亲切的外号,叫“赤脚书记”。一次农忙下来,蒋仲良要黑上一圈。现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,村级合作社有中拖、收割机、插秧机和植保机等多台农机设备,减少了人力劳作。出于工作需要,蒋仲良还考取了《特种机械操作证》《拖车驾驶证》《联合收割机驾驶证》三张证,保证能够参与到农忙时节的各个阶段中去。
其次,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。二十年来,金兰村立足村级实际,因地制宜,致力转型发展,实现了从“农业穷村”向“工业致富”,再从“无工不富”向“农业致富”的转变。
2010年,宜兴市财政拨款30万元支持金兰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。面对30万“巨款”,村干部们当时都很动心,但仔细一算账,建一个新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起码要耗资180多万元,加上装修要50多万,这意味着村里还要“贴进”近二百万元。蒋仲良和村干部们商议后,决定巧用30万补贴款,经当时镇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,在镇工业集中区边上争取15亩土地指标,动员企业捐款,筹集资金近200万元,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座标准化厂房。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,厂房还没建成便被预订一空,建成后当年便出租获利30多万元。金兰村不断招商引资,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贴心的配套服务,越来越多厂家选择在金兰村入住。近年来通过规划建设、购买闲置厂房等有效举措,工业厂房已有1.8万平方米,目前,金兰村已引进企业50余家,每年出租获利170余万元,全村工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。
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蒋仲良就开始思量着从“田”字上下功夫,拓展新的收入渠道,实现强村富民。当时村里种田的人少,闲散田、抛荒田多,金兰村有序开展土地流转,把使用权收归集体。2009年,金兰村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,将400余农户的2760亩土地以承包权入股,由村级合作社统一经营。农户把土地流转给村,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得到解放,能够进到企业里打工获取工资收入,到了年底还能获得合作社分红,村民收入迈上了新的台阶。2018年金兰村首次跻身宜兴十强村,合作社也在当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。村里利用经营收入统一购置收割机、插秧机、施肥机等农机近100台,还投建烘房等设施,在育秧种植、施肥防虫、收割加工、包装销售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,逐步形成了“金兰模式”。截止目前,合作社已顺利实现全村99%的土地流转,在全市位列第一,固定资产超千万。这几年,村里还打造了1000亩高标准粮田,推行“订单农业”,种植的优质稻谷比普通稻谷收益提高20%以上。
最后,三个最本质的要求。其一,牢记职责,为民守好家。当村书记,就要一心扑到村里去,对蒋仲良来讲,时间是永远不够用的。一年有365天,蒋仲良的上班时间要有350多天,这样一来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,以最快的速度安排责任到岗到人,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与村民的距离近了,与家人的距离却远了,但家人非常理解支持蒋仲良的工作,蒋仲良曾说“我守住金兰村这个大家,他们为我守住小家”。其二,坚定初心,为民当好家。2001年前,蒋仲良是一家家具厂的小老板,手底下十几个员工,经营得好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。当时芳桥街道领导说动蒋仲良来当书记,当时书记的收入只有两三万元一年,但蒋仲良没有推辞,始终履行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,在周围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将金兰村逐步发展为经济强村。大家都说蒋仲良是抠门书记,勒紧裤腰带为村里各项支出省钱。村里一直坚持一条“铁规矩”:所有报销发票,均由三人以上签字方可付款报销。二十年间的记载着每笔开销的600多册账本都存放在村档案室里,监督有力的财务制度是村级经济有效增长的重要保证。用钱、用人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,做得好才能紧连党心民心,让乡村振兴之路事半功倍。其三,亲民爱党,福利惠大家。在发展大米销售的时候,得到了乡贤刘根华的帮助,经过他引荐,村合作社与上海科研院所对接,利用现有资源培育富硒大米,售价达10元每斤,有效提升了金兰农副产业的附加值。这样赚钱的生意是要把技术提供给大家一起做的,真正做到没有私心,把好处留给大家,村级经济才能发展上去。富起来的金兰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连续多年每年投入民生实事工程的资金超400万元来用于改善百姓民生,每年在元宵、端午、夏至、6月19、中秋五个节气给全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时令慰问品,在重阳老人节给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节日慰问品,年终还会给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200元,对每位农保病人按每一万元补100元最高500元的标准给与村级医疗补贴,目前发放金额超过50万元,更好地为困难家庭、贫困学子、大病患者排忧解难,使每个人都能真正享受到乡村发展的成果。
二十年,蒋仲良对金兰村投入了深刻的情感和心血,从壮年也逐渐到了退休的年纪,但看着家乡不断发展,依旧干劲十足。
来源: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:秦春凤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